---


中文片名:美麗境界
英文片名:A Beautiful Mind
導演:朗霍華
演員:羅素克洛、克里斯多夫柏麥、艾德哈里斯、珍妮佛康納莉
類別:劇情
年份:2001年
劇情介紹:
約翰奈許於1947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研究所就讀,對普林斯頓大學來說,這名絕頂聰明但是個性偏激的傑出青年卻成為一名問題學生。他不但和同學無法相處,而且還時常曠課,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發明出一個原創理論。他深信這是成功的唯一方法。 雖然他的同儕都希望看到他失敗,但是卻在無意間激發出他的鬥志,有一天他們在酒吧閒聊,看到一名身材火辣的金髮美女,於是慫恿奈許去追她,但是這卻激發了他的靈感,促使他發現一個突破性的理論,後來他所寫的論文推翻了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一百五十年來牢不可破的經濟理論,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奈許以這篇論文得到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計畫和教職,當時世界正值冷戰時期,而他也希望能對美國有所貢獻,這時突然出現一名情治人員威廉帕奇,請他參與一項機密的解碼任務。他抓住機會全力投入這項任務,同時也在校內認識一位美麗的女學生愛莉莎賴德,這位傑出的研究生讓奈許接觸到一個他從來沒認真考慮過的概念,那就是愛情。 他們的感情進展神速,很快就決定結婚,但是奈許的機密任務也變得越來越危險,他完全沉迷在一個妄想的世界,他異常的行為舉止終於被診斷為妄想性的精神分裂症。 從這時開始他就開始了和精神病的長期抗爭,而他的妻子愛莉莎雖然飽受她丈夫異常行為的折磨,但是卻仍然守在他身邊,以她的愛包容他的瘋狂行徑,經過多年的奮鬥後,雖然他仍有不正常的幻覺,但是奈許卻能接受自己的精神異常,重返普林斯頓大學教書,並且於1994年獲得諾貝爾獎,而他的理論則成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理論之一,証明了他不只是擁有一個絕頂聰明的腦袋,同時還擁有一個美麗的心靈.....

資料來源:http://www.ivideo.com.tw/rent_video/video_detail.asp?film_id=14902
---------

天才數學家:約翰.奈許
奈許自幼個性孤僻,不善於與人交往,寧願看書也不願出去和同齡的孩子玩耍。為了讓他學會社交,身為拉丁語教師的母親讓他在放學後去上舞蹈班,可是他寧願抱著椅子跳舞,也不願意邀請女孩跳舞。奈許小時候的數學成績並不出色,13歲時,奈許閱讀了一本關於數學家的書,這是奈許第一次真正接觸、領略數學的神祕和美麗。從這以後,奈許的數學就突飛猛進了,老師往往要演算一黑板才能解決的難題,他只用幾個簡單漂亮的步驟就解決了。中學畢業後,奈許獲得西屋中學生獎學金進入匹茲堡的卡內基技術學院(現為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化學工程系,但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遠遠超過工程,教授建議他改念數學系。卡內基工學院的老教授R. J. Duffin在他的推薦信中只有一行字:「此人是個天才。」1948年,奈許大學三年級時,同時被哈佛、普林斯頓、芝加哥和密西根大學錄取。在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主任Solomon Lefschetz的爭取下,奈許從卡內基畢業後進入普林斯頓大學。

提出均衡理論
在普林斯頓,英俊和有著英國貴族氣質的奈許,被看成壞蛋和天才的混合體。奈許在普林斯頓接觸到了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的博弈論(Game Theory),大膽地提出了奈許均衡理論,開闢了研究的新思路。奈許曾在馮紐曼的辦公室和他討論奈許均衡理論的問題,但馮紐曼卻說:「這很明顯只是個不動點定理。」數學系的高年級學生Dwied Gale看出了奈許觀點的意義,建議奈許將觀點寫入論文並推薦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並為此起草了給國家科學院的備忘錄。Lefschetz立即將這份備忘錄遞交科學院,奈許的論文被刊登在十一月的期刊上。Gale後來說:「我一眼就看出這是篇博士學位的論文,但我當時並不知道它會成為諾貝爾獎的獲獎作品。」1949年,奈許以論文「非合作遊戲」獲得數學博士學位,那一年他才21歲。1950-1953年間,奈許發表了4篇對博弈論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證明了非合作博弈均衡-奈許均衡的存在,被愛因斯坦、馮紐曼等世界級大科學家看好。奈許引入了合作博弈和不合作博弈的區別,成功地開啟了將博弈理論應用到經濟、政治、社會乃至演化生物學的大門。由於在博弈論、微分幾何、代數幾何和非線性理論方面取得的成就,風華正茂的奈許被《財富》(Fortune)雜誌推舉為同時活躍在純數學和應用數學領域的新一代天才數學家中最傑出的人物。

罹患妄想症
奈許成為麻省理工學院的穆爾講師時只有23歲,但他非常厭倦教學工作,因為這與他的研究衝突,他曾讓學生們相互給對方打分,這樣他就不必為此勞神。1957年2月,奈許和美麗高雅的艾莉莎(Alicia)在華盛頓特區結婚,然而奈許卻在30歲時患上妄想症。由於經常發病,奈許被迫放棄麻省理工學院的教職。沒有再發表論文,也沒有學術職務,奈許變成了普林斯頓幽靈。1960年之後,奈許開始在普林斯頓遊蕩,艾莉莎覺得讓丈夫置身於數學家中,也許會受益,於是將嬰兒留給自己的母親照料,自己照顧奈許。奈許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30年後又恢復了健康。

妻與子
1959年5月,奈許有了兒子,當時正在波士頓的麥克利恩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由於病情反復發作,兒子查爾斯小時候與父親聚少離多。1963年,精疲力竭的艾莉莎和奈許離婚了,她認為從婚姻中解脫出來,對奈許也許有好處。艾莉莎沒有再婚,她以微薄的收入和親友接濟照料奈許和兒子。奈許的朋友和同事也竭盡所能的幫助奈許,歐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曾從國家科學基金會那裡申請到6000美元資助奈許:「如果在幫助奈許返回數學領域方面有什麼事情可以做,哪怕是在很小的方面,不僅對他,也對數學很有好處。」奈許在妹妹Martha家短暫住過一段時間,但他們無法融洽相處。1970年初,Martha將奈許送進療養院,2個月後奈許出院,氣憤至極的給妹妹寫了最後一封信,斷絕與她的全部聯繫。1970年,艾莉莎出於憐憫和關心,讓奈許住在她那裡,照顧他、不讓他有任何壓力,但就在這段期間,艾莉莎害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才華橫溢的兒子得了和父親一樣的病,他像父親那樣喜歡下棋,而且獲得過學校比賽的冠軍,也像父親那樣精通數學;不幸的是,查爾斯在13歲時就出現精神分裂症的症狀,但這並沒有影響他最終獲得數學博士學位。

榮獲諾貝爾獎
1994年十月的第一個周末,奈許參加了一個數學研討會,正要離開時,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奈許的好友庫恩(Harold Kuhn,1980年馮紐曼獎獲得者)在門口趕上他。午餐後,兩人在一片草地旁的長椅上坐下來,起初略有些駝背的奈許像往常一樣並不直視庫恩的臉,而是盯著遠處的某個地方。庫恩對奈許說:「有件事要告訴你,明天早上你應該在家裡接聽一個重要電話,打電話的人是瑞典科學家的行政秘書。約翰,你獲得了諾貝爾獎。」1994年,奈許在66歲時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前,艾莉莎說奈許是她的「房客」,他們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卻是關係疏遠的兩個人;現在他們已經復婚,國家科學基金會也給予奈許研究金作研究。如今,奈許已經基本恢復正常,並重新開始科學研究。談起往事,他認為,人生是一種經歷,痛苦不僅是掙扎和鬥爭,也是體驗。成功與否很多時候就在於有無堅強的信念,和是否有付諸行動的勇氣。曾被問及電影「美麗境界」中的情節和現實中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奈許說:「電影是虛構的,放入了一些大家可能感興趣的東西;但現實生活卻必須按部就班,不但比電影長得多,也艱難得多。」雖然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奈許卻不以經濟學家自居,他說:「我認為自己是個解決了經濟問題的數學家。」這麼多年來,興趣是支持奈許堅持於數學研究的重要支柱之一:「數學愈來愈多的被應用於經濟學,其實,在經濟學論文中的應用數學,看上去真美!」奈許很用功,74歲了仍孜孜不倦的研究。他說:「從統計學看來,任何一個已經66歲的數學家或科學家都不可能通過持續的研究工作,在以前的成就基礎上更進一步;但是,我仍然繼續努力嘗試。」儘管奈許獲得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但他依然認為自己是個研究純數學的數學家:「純粹的數學是美麗的。」瑞典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主席林德貝克(Assar Lindbeck)說:「奈許與眾不同,他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表彰,生活在真正悲慘的境地中,我們應該盡力將他帶到公眾面前。在某種程度上使他再次受到關注,這在感情上是令人滿意的。」

資料來源:http://mail.khjh.kh.edu.tw/~lady/Nash.htm

---------

這部片子這幾天才發現,劇情很吸引我,so就看了
一開場,只覺得他夠"屌",很屌的天才
嗯...我覺得屌才是人的本性,而不是謙虛...
感覺謙虛就很假,但為了因應這個社會...
我會努力去學習什麼叫"謙虛"...
不然我會像奈許一樣...得了精神病XD..
看到中間片段的時候,其實我還沒搞清楚哪個是幻覺= =
我甚至懷疑奈許看到的是真實...
因為幻覺和真實畫面都一樣XD...區分一下會好一點@@
看完這部呢,只能說他娶到一個好太太...
更扯的是,之後去找他相關的資料,他兒子也得了精神病...
精神病會遺傳?他太太真是太偉大了...
很可惜,現在才發現這部片,如果在2001年就發現了
那我現在因該會很愛經濟學XD..
現在看到,我已經對經濟學呈現"放棄狀態"...
因為之前底沒打好,經濟學到底在講啥...我也不知道= =
有興趣的可以去找來看看,不過別把真實和自己的幻想搞混了
很多東西看看就好,還是要認清事實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D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